I enjoy making new friends who come from various backgrounds. Because of this reason I am happy to share my life. 熱愛交友的我,總想認識不同層面的朋友,也因為如此,我樂於分享我的生活!
2007/4/11
社經地位與環境道德的關係
但我想傳達的意思就是在經濟能力越高的人,
對環境的保護與關愛是不是與他們的經濟能力成正比。
我先從交通來談起,
在台灣,具有高經濟能力的人最愛開車,
但經濟能力不高的人卻只能搭大眾運輸系統,
這之間的差異,出發點一定是在金錢上,而非對環境的關注。
舉例來說,逐漸有錢的人,對於交通工具一定會慾望大增,
從100CC的機車,再到2000CC的車,又換到3000CC的車,
等到郭台銘的等級,5000CC的汽車與飛機已經是基本配備了,
但他對環境的危害卻是大大增加,因為飛機的二氧化碳排氣量遠大於機車。
而一般的市井小民,對於交通工具一定是採最便宜的方式,
例如搭公車、騎機車,對於環境的汙染遠小於開車的有錢人,
但他們的卻得跟污染環境是他們好幾百倍的有錢人,
一起承擔這逐漸被污染的地球。
於是課徵碳稅是未來的趨勢。
其次,我們再從資源談起,
富人所有的資源一定大於我們這些市井小民,
但相對之下,資源利用完所產生的垃圾量也一定大增。
而貧窮人家,在經濟能力薄弱之下,
所用的資源少,對環境污染的垃圾量也相對的少,
有時他們還得倚靠富人的垃圾維生。
舉例說明,富有人家有了前想要享受人生,
所以一定會蓋超大的豪宅,
建照豪宅所製造的垃圾量與二氧化碳遠大於一般小市民的公寓,
而內部的家電一定使用最高級也最多,
像是24小時點燃的藝術燈,4~5部的電腦,
多台耗電量大的冷氣空調等等,對環境傷害之大難以形容。
小市民呢?為了一個2元的塑膠袋而自備購物袋,
雖然是基於經濟因素,但也顧及了環境,
極困苦的貧窮人家,以拾荒垃圾回收維生,
賺取微薄的金錢,但也幫了環境大忙,
如此一來,危害環境多的居然是富人,
而無形之中保護地球的反而是貧窮人家。
因此,在奢侈品或高污染的物品中課徵環保稅是必須要做的,
而以拾荒維生的職業收入應予以免稅或提高免稅額。
其實還有許多可以去思考討論的,
例如從工業去看,從醫療去看,或者從食物去看,
都可以發現越富有的人家對環境的損害真的高於一般市民。
但是可否轉換這樣的情形呢?
看看歐洲人吧,有錢人不愛奢侈,只愛乾淨的環境,
所以在歐洲越有錢的人對環境保護越注重。
像是有錢人搭交通工具或騎單車往返兩地,
或者是買更高價但更環保的油電混合汽車。
在住宅方面,他們會選擇房價略高於一般房屋一成的綠建築。
而食品上,不愛用寶特瓶等塑膠用品,而使用價格略高一點的玻璃瓶,
因為製造塑膠用品的石化工業對環境是非常的不友善,
因為它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有錢的你們,想想看,你是環境保護者,還是環境殺手呢?
或許環境對我們影響只剩下40~50年,或是20~30年左右,
但對我們下一代的孩子,卻是近乎一百年,
不想想自已,也我們的下一代著想。
狹隘的教材 VS 廣泛的教育
但本土化是否過度討論而忘了國際觀,
看過「芬蘭驚艷」一書,曾被蘇俄殖民的芬蘭,
在現今的教育不僅擁有本土的教材,
對於蘇俄與其他國家比重也相當,
理由很簡單,因為國際與蘇俄的市場對芬蘭很重要,
就是這麼實際的理由,書中也給我感覺到,
本土化不是自立一個鄉土課程,而是融入生活,
不然自立一個科目,只會有過度強調的本土意識。
以上不是今日的重點,
重點是我發現孩子們的國際觀點幾乎是零。
芬蘭、瑞典在哪一洲?不知道。
長江跟黃河哪以個比較靠北邊?不知道。
想說他們應該沒學過,問問看國內好了,
馬公在哪邊?不知道!
果然國家的教育政策有問題。
我就想說來個「教室聯合國」,
我就跑去買了世界地圖貼在佈告欄,
並且告訴他們綜合課要來上各國國家的概要。
一、分組:一男一女一組 (男女均權的時代一定要的)
二、選擇一個國家。
三、領取分組資料卡
1.寫上組員名稱
2.寫上介紹的國家
3.介紹國家的內容(首都、哪一洲、語言、聞名事物、人種與其他)
4.工作分配表
四、教師介紹範例,台灣
五、找尋資料(書籍、網路) 運用上圖書館時間找資料
六、製作國旗 (美勞課)
七、製作海報內容
八、上台介紹
希望可以帶給這些孩子們多一點國際觀,
附帶一點,康軒四下數學第二單元編排的內容有問題。
問題教師的存在
有小朋友跟我提起老師平時考分數亂打,
自然作業簿沒事先要同學先寫就只接念答案給同學,
上課考試是很敷衍,直接寫黑板,隨便請同學拿張紙出來,
出的題目連「伶翅目種類中有蜻蜓」這種大學題目也出現,
最後問了一下小朋友,他們說老師上的課有26位聽不懂,
原本我以為是同學們上可不專心,可是連班上第一名,
上課超任的的學生也這麼認為,我真的不能不相信。
為了解決這樣問題,想說是不是能先詢問其他老師意見,
看看是不是有什麼辦法可以維護小朋友的受教權,
可是問道每位老師都好像不把這當一回事,
覺得事無關己,不想把事情解決,想就這樣得過且過,
就連班上一位家長是學校老師,也是如此,
真的讓我覺得學校生態就是如此嗎?
為了怕出事,為了不破壞敎師間和協,
為了自己的工作權利,似忽把學生的受教權放在最後,
而我卻是一股惱想盡辦法看看能不能幫他們換個自然老師,
畢竟學生並不是每個都能請的起有錢的家教在敎他們自然,
而且學生的教育自是無法重新再來一次的。
但是,我這樣的舉動,也讓我想起一年前看的電影 ─ 衝擊效應,
一直認為自己是對的一方,但也許這樣的舉動,到最後真的是錯的,
原本想打電話問熊老師,無奈他人在美國要到四月底才回來。
《能源的反思》 白幟燈炮 VS 省電燈泡
你前往賣場採購,你會選哪一種燈泡?
你覺得那種燈泡比較符合經濟效益呢?
------------------------------------------------------------------------
省電燈泡 白幟燈炮
價錢 120元 / 顆 15元 / 顆
壽命 約6000hrs 約1000hrs
功率 8W 25W
流明 450lm 220lm
-------------------------------------------------------------------------
選擇省電燈泡的舉手,嗯!你的錢包省錢了!
選擇白幟燈泡的舉手,嗯!你的荷包失血了!
Why?讓我來分析給你聽聽看。
--------------------------------------------------------------------------
一樣分成兩部份討論,但加入三項假設條件。
假設一:使用時間6000hrs
假設二:一度電(千瓦小時)3元
假設三:流明度接近(省電燈泡1顆450lm;白幟燈炮2顆440lm)
省電燈泡 白幟燈泡
需要顆數 1顆 2*6顆(因為壽命1000hrs)
買燈泡總價 120元 12*15 = 180元 (單價15元)
使用度數 8*6000/1000 25*2*6000/1000
= 48度 =300度
電費 48*3=144元 300*3=900元
總花費金額 120+144=264元 180+900=1080元
------------------------------------------------------------------------
同樣條件下,燈泡使用6000小時,
價差高達816元,經濟效益省電燈泡為白幟燈炮的400%,
但這還不包括電力公司發電所產生的汙染的成本,
加上去的話,我想這兩種的燈泡家差還會拉大,
聰明的你,下次選購燈泡是只看眼前的價錢而選擇白幟燈炮,
還是看長遠的經濟效益來選擇省電燈泡呢?
我爸是前者,然而,我是後者。
2007/4/8
The Three Hundreds
這真是一部令人熱血的電影,
要是國家要招募自願役應該找電影中的國王來當主角,
也要建議國防部在莒光日播出這部影片。
Synopsis (概要)
這是一部有關Sparta(斯巴達)與Persia(波斯)間的戰爭,
波斯帝國要入侵斯巴達,但斯巴達國會不同意出兵,
根據斯巴達的例律國王不能出兵打戰,
但國王以帶300精兵出操為理由,於溫泉關死守力抗波斯大軍,
最後雖然300壯士除少數返回之外,
其餘皆光榮戰死在沙場上。
Thoughts(感想)
看完這部電影,有幾個感想與感覺,
熱血、搞笑、亂搞、血腥與煽情。
熱血真的不足以形容此電影,
" This is Sparta! Ho! Ho! Ho! "
光這句話就讓我想要衝到螢幕前,跟隨斯巴達國王殺敵。
要不是旁邊有觀眾,我真想打扮成斯巴達戰士跟他們一起怒喊。
搞笑,說真的斯巴達國王還真有搞笑天份,
不僅驍勇善戰,幽默風趣也令我印想深刻,
不過也就是這樣的人格特質,才能成為領導者。
亂搞,別再亂搞電影了,
盡是把波斯軍隊搞得像魔獸跟星海爭霸裡的怪物一樣,
還有波斯的國王,打扮的像時下穿耳環穿上癮的年輕人,
難道波斯人沒一個是正常的嗎?
還有大象跟犀牛最誇張,
大象就是大象,犀牛就是犀牛,
把這兩個動物形容的像來自魔界的神獸,真是太愛亂搞了。
血腥,到處都是血腥,
不蓋你,這部電影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可以看到血濺,
而且都還來個slow motion,真是夠了,
長矛亂刺、血液亂濺、屍體亂疊、手腳亂飛、頭顱亂砍,
這在劇中都是最普遍出現的場景,
不過這對吸血鬼來說,應該是美食節目吧。
煽情別以為只有女生才可以,
片中男生各個都是胸肌兩塊,腹肌六塊,
要是我是女生我都回喜歡這部片。
不過片中也有女生露點的演出,
應該也造福了男生。
Conclusion(結論)
影片中斯巴達國王超級完美,但缺少了細膩的思考。
面對300壯士的滅亡,叛徒是重要因素之一,
要是當初可以把那位叛徒分派入希臘來的勇士中,
並且好好的善加利用,我想300壯士就不會慘死在溫泉關,
這也是驗證了蝴蝶效應,小事件會引起大災難。
2007/3/10
【新聞快報】多所大學全校支持正名
多所大學全校支持正名
在中國石油、中華郵政、中鋼、岌岌可危的華航正名
風潮,與一連串的去蔣中正和除名國父的聲浪下,學校也
興起正名之聲,就連國民黨與親民黨都大力支持,全校學
生無一反對,反而是大力吹促政府迅速正名。以下是正名
的學校列表。
新竹的中華大學,正名為台灣大學;
嘉義的中正大學,也發函教育部聲明要求正名為台灣大學,
高雄的中山大學,全校師生向總統請求支持正名為台灣大學。
此時此刻,全台大學有志一同想正名為台灣大學,
全國大學生除台灣大學學生之外,無一反對。
以上是無俚頭的新聞報導。
2007/3/2
錯亂的教育界
但直到最近才知道,教育界也跟外面的世界一樣,
充其量只能說縮小的社會圈,人生百態還是可以在此見到。
精神病患的教師
這學期,我們班的自然老師換了,上學期是代理老師,
代的是一位請侍親假的老師,後來發現那位老師是因為憂鬱症而請假,
現在他回來了,上了幾天人看起來還不錯,沒什麼大樣,
突然發現,教育界這樣包庇真的是無所不在,
以教師的權利來說憂鬱症並不是錯,
但以學生的角度來看,錯的是把這樣的老師擺在教育現場,
不知道這位教師有沒有接受治療而痊癒,
不過這樣不定時的危機依舊存在,
最糟的是主任還要他自動請調到深山,聽到真是傻眼,
突然有種為山區學生叫屈,都已經資源不足,
還要容納這樣的教師,跟我說國家拼教育,我真不敢領教,
這樣的九年教育問題依在而未解決,卻要辦12年國教,
真讓人不禁感覺到社會再製的危機,當權者的自私。
卡債危機的教師
今天,看到有位教師滿臉苦水的跟主任抱屈,
發現原來是學校內教師互相簽借貸的聯貸保人,
但發現對方卡債問題爆發出信用危機,
一查對方欠債上千萬,對方還不出來,所有保人變成欠債者,
還差一點鬧出家庭革命,
後來保人們各個要那位欠債的老師不准退休,
直到保人期限到期,人心不可測,
那位欠債的老師就坐在我辦公室的右後方。
後來在一群教師的七嘴八舌下,
我才發現這不是個案,原來退休主任也有人身陷債務風波,
教師欠下巨債我想這不會是最後一件。
而這我突然察覺到教師的過度單純,
感覺個個像社會新鮮人,不知道如何自保,
真的,當老師不能當成見識狹隘的教師,
學校中我發現我們人事主任見識廣泛,
在此方面上,是我所推崇學習的一位教師。
教師的婚姻危機
現在教師是大家熱門的婚姻對象,
但我發現事實卻與大家的想法相反,
許多男女教師在學校仍是單身,有些已經快40了,
真是讓人為他著急,結了婚的有些卻也沒好到哪裡,
在今天的辦公室八卦時間,有些許女老師都是離婚狀態,
不然就此處於危機中,憑我個人的愚見,
應該是女教師經濟獨立,且因為帶班而強勢個性較強,
導致婚姻會有缺陷問題吧!
不過也有許多老師的婚姻都處於美好的狀態,
至少和社會現象比起來好很多了。
結論
國家的教育問題還是有很多,
我想把經費運用在質化比量化好很多,
所以與其多花經費來精緻化國教,
會比延長國教3年來的好,
但是我個人的見解是國教向下延伸1~2年(幼稚園)
因為還是的論關鍵期或可塑性向下延伸較佳,
剩下的經費提升國教品質會必較好。
2007/1/25
創意國語課
最後一節 ─ 國語課,孩子們要求要去戶外玩球,
我當然答應到戶外「上課」,但不是「打球」,
於是我安排了一項小小教學遊戲讓他們來玩一玩。
剛好我們國語上的第一課是新詩,
新詩中有許多把一樣事物,比喻成另一樣事物,
當然我也讓孩子到戶外、操場去體會去找一樣事物來比喻,
而且完成優美句子可以自由活動。
一開始孩子們都想用簡單句子混過,然後去玩,
當然嚴格的我不會這麼輕易的放他們過,
後來他們發現不認真去想、不認真去思考是過不了關的,
於是乎就認真的去找東西來造優美的詩句。
陽光和煦的天氣,照著孩子們認真的臉龐,
顯現出他們的創意與不受拘束的思維,
想出來的詩句當然是新鮮優美。
說的奇怪的是,哪些國語程度不錯的孩子,
可以造出優美的詩句,但是就是少了些創意,
最讓我訝異的是,班上一位平時國語考試都是倒數一二名的孩子,
他雖然無法造出通順且優美的句子,
但他的創意卻是讓我印象深刻,平時的作文也是一樣。
在我幫他修正辭語與通順度後,他造的詩句是
「當陽光照耀著大樹,大樹的影子揮灑在大地上,
就好像是大樹巨人拿著毛筆,在大地上寫著書法。」
很美很有創意吧!這就是孩子們未受到知識深棝之下所創作出來的。
當老師的我們不能只專注孩子們的課業,
21世紀是創意的世紀,我們給孩子的不再是我們20世紀的知識,
而是21世紀的創意與知識管理,
知識是力量已經不是用了,
知識加上創意才是力量。
給當老師們你我共勉之。
2007/1/12
【白色巨塔】感想02 ~ 邱慶成、馬懿芬
白色巨塔在你心中有多高,或許這高度因人而異,也或許這高度不是由你決定的。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為了跟隨這世界或這社會的無窮迴圈嗎?還是是破壞這迴圈,
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與理想,但是否又掉進了另一個迴圈?
邱慶成,充滿算計與心機的外科副主任,一切的奉承阿諛只為了能爬到巨塔的
頂端,他達到了他要的巨塔高度,但卻也爬的愈高,摔的愈重。從整個小說與影片
中,許多人會認為他是反派角色,但他卻是在許多危機中,解除危害,使故事能夠
圓滑流順到下一個境界。要是沒有他,關欣或許會在蘇怡華身上上演莊哲銘事件的
劇碼;要是沒有他,馬懿芬或許不會認清報復是最無知的,還有她的愛不如邱慶成
的太太,美茜;要是沒有他,或許陳寬的父親永遠不會知道他的處心積慮只為了一
張教授聘書。他的角色可說是整篇小說的連接點,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小說中
我最欣賞的角色之一。
馬懿芬,向來以專業新聞從業人員自稱,但在邱慶成收紅包事件之中,她發現
她的新聞專業在感情的報復下,像片脆弱不堪的玻璃。身為邱慶成家庭中的第三者
小說中可以看出她只是邱慶成心靈上慰藉,總是只有她被需要,而沒有她的需要,
因為她的需要是邱慶成給不了的,最後的結局,她帶著她跟邱慶成的孩子到了美國
定居,卻也不願承認孩子的父親是邱慶成,原因要的不是報復與生氣,而是她想開
了她不願讓邱慶成背負背棄家庭的罪名,她寧願自己一生堅負起所有責任,可說是
劇中改變最完美的女人,也是最美的結局。
記得在美茜得知邱慶成與馬懿芬的事之後,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對著邱
慶成說:「你不僅傷了我的心,也傷了馬懿芬的心。」在這件事後,邱慶成整個人
有如冰塊溶化一般,個性與性格由硬變軟。
< 續 >
2007/1/11
【白色巨塔】感想01 ~ 蘇怡華、關欣
白色巨塔,你離開了你的白色巨塔了嗎?
最近看完白色巨塔的小說與電視劇,發現這是一部讓人省思的小說,
不過我會先建議看小說兩次,再看電視劇,因為電視劇的事經過導演的詮
釋,雖然詮釋的完善、很完整,但是對於自己的感想會被電視劇帶著走,
所以還是先看小說比較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白色巨塔,每個人都想爬到巨塔的最頂端,但是爬
到最頂端發現塔頂的那扇窗是鎖死的,但卻又下不去,於是就在塔頂被困
住一輩子,直到死去,最後仍有另一人重蹈塔頂人的覆轍。
蘇怡華,一個單純的醫生,單純好嗎?剛開始覺得很好,因為讓人感
覺很沒心機,但卻因為單純,所以不懂得像關欣一樣逃離那巨塔,也不懂
得巨塔上的孤單,到最後單純卻讓人覺得像無知,因而莫名的成為塔中鬥
爭的戰利品,雖然成了外科主任與院長女婿,但是永遠是塔中的一個魁儡,
毫無自己的意志。想想,你也是巨塔中的蘇怡華嗎?
關欣,活在感情陰影下的麻醉科醫師,雖然最後看似跳出莊哲銘的感
情困境,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在蘇怡華與院長女兒的糾纏下,勾起她心
中的傷痛,但也因如此,她看清了巨塔中一切的運轉模式,發現那只是無
窮的迴圈,若不跳出,她發現一樣傷人的事會一再重演,最終看似最不平
凡的女生過著最平凡的生活。白色巨塔,在她心中是永遠不想再踏進的傷
心地。
< 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