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4/12

充滿詼諧與後現代藝術的交通標誌

         台南大學後門的「當心行人」標誌        

         

                    



看到這個標誌,你可能只會哈哈大笑;或者你騎車經過這個地方一百次,也不會發現這個標誌!





一、交通標誌的忽略



告訴你這就是台灣特有文化,再想想當你騎車或開車的時候你會特別去注意交通標誌嗎?

也許我們通常不會注意,所以我才會說就算你騎車經過一百次也不會發現到它的特別。

這也就是這位藝術創作的作者為什麼要把這樣的創意表現在交通標誌上,

因為他知道交通標誌,對於使用交通工具的人是不會看的,這就是台灣的交通特有現象,

也極具有濃濃的諷刺與批判的味道。





二、人頭落地的行人



在國外,只要行人要過馬路,所有的交通工具,除了火車外都會先禮讓行人通行,

反觀今天的台灣,行人要過馬路之前,都要先睜大眼睛、豎起耳朵注意使否有車過來,

縱使車在遠遠的地方,也不敢輕易過馬路,因為只要行人有跨越馬路的動作,

遠遠的來車不是煞車禮讓行人,而是大聲按喇叭要行人注意它,

甚至不會按喇叭而快速地從行人身旁呼嘯而過,我在南師後門的路口就遇過這樣的情形,

難怪這樣原意為「注意行人」的標誌,會變成行人的人頭落地的標誌,

讓我們不得不去反省思考,作者為什麼要改變這樣的行人標誌!





三、路權應該是行人的



俗語常常說,路是人走出來的。但是現在改變了,現在的路都是為了汽機車而開闢出來了。

看看國外的例子,近年來國外一直強調健康與正確的使用道路,

所以一直致力於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減少汽機車的使用道路,

開拓行人與自行車的道路,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環境的汙染,還可以強健體魄。

反觀台灣再過去十年來,投資的交通建設是大量闢建道路與高速公路,

對於大眾運輸系統的建設卻不如道路的擴建,作為剛好與國外相反,

還時常有聞為了改善交通流量,居然把人行道縮小,把道路拓寬的反向作為,

實在讓人無法理解這樣的作法真的是改善交通嗎?

還是在鼓勵行人也加入使用交通工具的作為,這真的值得我們來省思!





四、反省與比較(舊金山)



去過舊金山的我,看到舊金山的道路沒台北大,人口密度約為台北的三分之二,

但在舊金山卻沒有大量的交通擁擠狀況,台北卻時常見到。

我想我們唯一沒做到的就是大眾運輸,台灣擁有良好的大眾運輸系統就只有台北,

其餘的縣市我覺得都不及格,因為其他縣市的交通工具就只有公車,

而且台灣的公車形象有不好,有些又髒又亂,有些司機的駕駛行為讓人不敢恭維,

所以要改善大眾運輸的使用率,我想從公車改善起是最根本的。

其次是教育,國外的教育教導人民多使用大眾交通工具,

並宣導以雙腳與自行車代替會汙染的汽機車,市政建設也相當配合這樣的理念,

開拓行人與自行車的專用道路,並與以擴建,我像這樣的方向才是正確的。





五、總結



我想我們都有使用汽機車,下次當我們道路口的時候,

我們要多多注意與遵守交通標誌、號誌,並多禮讓行人與自行車,

以維護他們的路權,不然下次我們見到的不再是注意行人的人頭掉下來,

而是改換成當心兒童標誌的兩顆人頭掉下來,

甚至掉下來的不是標誌上的人頭,而是真實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