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5/10

孩子們,珍惜我們未來一個多月的日子

身為代課老師不僅要浪跡天涯,

更難忍受的是,每次帶班結束就像帶了畢業班一樣。





今天無意跟孩子提到,

他們只剩一個多月就要升五年級,

要他們多成熟一點,

卻也因此有孩子講到剩下一個多月就看不到我了,

還有人要我教他們五年級,

Children, I also wish I could. But I can't!

此時此刻,我看到有些孩子臉上露出不捨的表情。





今晚,我不斷的再想,

結業式的那天,我會不會捨不得這些孩子,

就如同我畢業典禮前,不斷的想我畢業的情形,

但心比畢業時更難過,因為當我代課結束後,

我要再踏入桃園這地方真的幾乎不可能,

而且要再跟這些孩子們見面,也是機會渺茫,

因為接下來的四年不是當兵就是出國年念書,

四年回台後,他們早已經升上國三了,

或許有人是准建中生,準北一女生,

但我更放不下的是那些弱勢的孩子,

搞不好他們輟學或者是走上歧路,

但願他們的未來可以遇上比我好的老師。





孩子們,就讓我們把握最後一個多月的相處時間吧!

2007/4/22

【 溫室效應 】對與錯的行動

面對現今地球溫度逐漸升高,人們紛紛對溫室效應採取因應的行動,

但你覺得環保團體與政府所推動的活動對溫室效應皆有幫助嗎?

在我的想法中,其實不然,有些政策與活動是對的?但有些寧可不做。

以下就是我認為無益於對抗溫室效應的方式。





一、全球家庭、辦公室熄燈一個小時。

乍看之下很不錯,因為關燈可以節省電,

省下來的電就可以保護地球,並且避免讓發電廠所產生的氣體污染。  錯!

你想想,在這關燈的一個小時,發電廠會因為如此降低發電量嗎?

就我的想法這不可能,因為家庭用電只佔發電量的30%,

而且在這些用電量中,照明佔了20~30%,

因此佔總電量的6~9%,想一想,

發電廠會因為在這一小時之中降低發電量6~9%,

就我的認知,發電廠的發電量是根據以前的供電量,

再加上預備空間的電量,所以我認為這樣的活動是無益的。



推廣這樣活動不如推廣,

只要你願意關燈一小時,政府願意送你省電燈泡。

因為有了省電燈泡,可以節省75%的照明用電量,

因此發電廠可以減少4.5~6.75%的發電量,而且是長期的減少。

我想這樣的活動還比較正確,比較有益於抑制溫室效應。





二、在假日舉辦大家騎乘腳踏車上街。

這對溫室效應也無太大的幫助。

會響應這樣的活動應該是假日沒有上班,

沒有上班應該使用到汽機車機會不大,

若要響應,應該是在上班日舉辦大家騎腳踏車上街

並且挪出車道讓腳踏車騎士有足夠的安全與舒適度享用騎車之樂。

不過政府最應該做的不是辦活動,

而是將現有的經費改善大眾運輸,並開闢單車專用道,

使騎乘機車到附近上班的人改為騎乘單車,

並增加騎乘自用交通工具者的時間與金錢上的壓力。





三、課增燃料稅

燃料稅只針對需要使用燃料的人課稅,而燃料使用者大多為運輸工具,

但運輸工具只佔總能源的15%,對於溫室效應最大的敵人應該是工業,

但燃料稅對工業影響並不大。

因此應該取消燃料稅,改以課增碳稅,並對高汙染源提高稅額

課增的碳稅可以補助在環保事業上,

例如補助來降低省電燈泡的價錢,補助費用在汰換高污染機車為電動機車,

補助高污染工業輔導購買環保設備,補助來蓋風力太陽能發電,

補助通勤者使用大眾運輸工具費用等,
不勝枚舉。





就以上三點,我認為對溫室效應的幫助不大,或者是一點益處都沒有,

思考一下就可以看出,並非所有的活動都是對的,做多事不如做對事

2007/4/21

The acidulous things in Taiwan (在台灣諷刺的事)

諷刺,這個字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一定會碰到。

有些人不喜歡它,但相反的,

它有可能無時無刻出現在大家的身旁,

也每天陪伴著大家,或者是出自於你我的身上,

然而,我們卻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現在就讓我來舉出幾個例子,

你也看看你是不是其中之一。





事件一            

 諷刺度:★★★★★

台灣的機車族愛帶口罩是世界聞名,卻也因此成了台灣的特色,

然而最諷刺的是,騎乘著噴煙的機車,卻帶著厚厚的口罩。

問問你身旁的人為什麼騎機車要戴口罩?

我想除了防曬,就是要避免吸入骯髒的空氣,

但骯髒的空氣卻是從汽機車身上排放出來的,諷刺吧!

我想台灣有權力在路上戴口罩行動的人,

只有行人、騎單車與搭乘大眾運輸系統的人。

其他的人,take off your masks.

(譯:拿掉你的口罩。涵義:摘掉你那虛偽又諷刺的面具吧!)





事件二

諷刺度:★★★★

這是常常在電視媒體或政治上所見到的。

當某家電視台撥出過度血腥或暴力的畫面時,結果一經NCC開罰時,

其他家的電視媒體開始抨擊該家電視台撥出這樣的畫面,

但卻也沒發現,在他們批評討論的過程中,

也播出該家媒體所播出的電視畫面,

更好笑的事是,有時還會用ZOOM-IN(特寫)。

這就像是之前有兩位立委要去批評台大的危機處理,

就違法拿著叉子對著學生,沒想到卻讓自己陷入危機,

(自己的危機就是即將被社會輿論給打擊。)

而他們對危機的處理比台大還糟。

(o.s.立委問:如果我手上的叉子是烏茲衝鋒槍,

       你要怎麼辦?學生答:叫精神病院的救護車!)

這就像是拿石頭砸那些拿石頭砸人的人





事件三

諷刺度:??

對象:你自己

站到自己的背後想一想,你有沒有不知覺的諷刺事件在你身邊?

Just thinking behind your thinking.

2007/4/20

The conflict btween children and me (與孩子間的矛盾與衝突)

教書教久了,自己與孩子間的衝突與平衡逐漸浮現。

衝突並非是相處不和諧的衝突,

是對與我的生活重心,應該以孩子為重還是以自己為重。





樣的衝突在日與劇增的代理教師上特別明顯,

因為代理教師必須為自己的未來有所準備與考量,

像是晚上進修,準備轉業。

但面對班上弱勢的孩子也想要多花一點時間來協助他們,

例如,在下課後,留下來特別指導與教育。

因此時間上的分配就會有考量上的相互衝突。





不諱言,我曾在騎腳踏車回家的路上,

向老天咆哮,為什麼我不能多花點時間來幫助這些孩子,

就因為我是代理教師,在下班後必須衝衝忙忙趕到台北進修,

為自己的未來作打算,因此恨自己當初為何要踏進這教育圈,

讓無法解決的衝突徘徊在我的心中,對孩子充滿虧欠。





面對不花時間教育自己孩子的家長,

我只能運用放學後一到兩個小時,

把懸浮再懸崖邊的孩子一個個拉回來,

縱使常常這些孩子氣到說要放棄他們,

但當氣一消,仍舊把他們留下來好好指導。





最近,越到代理教師任期的結束,

我思想的衝突越來越大,

一個還在為自己未來打拼的代理教師,

付出了這麼多時間來拉這些課業低落或被低關懷的學生。

但學校中,有些許的教師有著穩定的職業,

對學生的關心與管教卻讓人心寒。

這也想起媽媽對我說的話,

「別花帶多時間在教書上,你的未來比較重要。」

「你別以為你會這麼有愛心,教幾年你就會沒教育熱忱了。」

難道教師路走到最後真的是如此嗎?

之前相信自己的我,也漸漸的開始動搖相信媽媽的話了。





願全天下有穩定職業的老師,能對學生有著多一點的關心與付出,

面對現今許多不正常不健康的家庭、政治與媒體,

教師是唯一能撐住孩子未來的人。

2007/4/15

準替代役男

昨天接到台南市政府兵役課的來電,

兵是當定了,只是時間不確定是5/31或7月中,

但唯一幸運的是依然可以延續去年的替代役資格,

這是讓我感覺比較慶幸的事,

畢竟有這個保障假日與晚上要進修皆是易事,

跟現在代課差別不大,但是薪水從四萬多掉到一萬多,

不過有股票跟基金投資,我相信薪水應該不會掉太多,

希望投資獲利可以達成月薪兩萬。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今天的新聞又多了役期減少兩個月,

替代役又可保留至七月入營,

簡直把我之前當兵煩惱的事一掃而空,

如果幸運的話,年底總統大選利多再減兩個月,

那我的役期東扣西扣只要當一年多幾天而已,

不過先不要想太多,專心把書唸好才是上策。



anyway,先把代課結束吧。

2007/4/14

導正孩子們的思想

這次月考結束,孩子們紛紛問我考試的成績與名次,

之所以會這麼問我,是因為我只公佈前三名,

而其他的孩子就開始向我詢問名次,

尤其是之前都維持在前三名,但這次掉出前三名的孩子。





於是我開始向孩子們導正他們的思想,

我向孩子們說:「老師只發現你們來跟我問名次,

但是從來沒問有來問老師,要如何改進這次缺點,

下次考試才可以更進步。」

孩子們只在乎過去的成績,但不會在乎未來的進步,

只一切就只能歸咎於家長。

只重視名次的家長,往往在孩子的名次上給予獎懲,

好名次,買Wii;不好的名次,痛打一頓,

而不會引導孩子如何針對這次的失敗給予改進,

只是增強孩子對名次的注重,而不會對失敗的檢討與改進。





思考一下,你是否也只對孩子給予名次上的增強,

而不是指導他針對失敗進行SWOT的分析,

並給予其行動力上支持。

2007/4/11

社經地位與環境道德的關係

用這樣的標題似乎不是那麼恰當,

但我想傳達的意思就是在經濟能力越高的人,

對環境的保護與關愛是不是與他們的經濟能力成正比。





我先從交通來談起,

在台灣,具有高經濟能力的人最愛開車,

但經濟能力不高的人卻只能搭大眾運輸系統,

這之間的差異,出發點一定是在金錢上,而非對環境的關注。


舉例來說,逐漸有錢的人,對於交通工具一定會慾望大增,

從100CC的機車,再到2000CC的車,又換到3000CC的車,

等到郭台銘的等級,5000CC的汽車與飛機已經是基本配備了,

但他對環境的危害卻是大大增加,因為飛機的二氧化碳排氣量遠大於機車。

而一般的市井小民,對於交通工具一定是採最便宜的方式,

例如搭公車、騎機車,對於環境的汙染遠小於開車的有錢人,

但他們的卻得跟污染環境是他們好幾百倍的有錢人,

一起承擔這逐漸被污染的地球。

於是課徵碳稅是未來的趨勢。





其次,我們再從資源談起,

富人所有的資源一定大於我們這些市井小民,

但相對之下,資源利用完所產生的垃圾量也一定大增。

而貧窮人家,在經濟能力薄弱之下,

所用的資源少,對環境污染的垃圾量也相對的少,

有時他們還得倚靠富人的垃圾維生。


舉例說明,富有人家有了前想要享受人生,

所以一定會蓋超大的豪宅,

建照豪宅所製造的垃圾量與二氧化碳遠大於一般小市民的公寓,

而內部的家電一定使用最高級也最多,

像是24小時點燃的藝術燈,4~5部的電腦,

多台耗電量大的冷氣空調等等,對環境傷害之大難以形容。

小市民呢?為了一個2元的塑膠袋而自備購物袋,

雖然是基於經濟因素,但也顧及了環境,

極困苦的貧窮人家,以拾荒垃圾回收維生,

賺取微薄的金錢,但也幫了環境大忙,

如此一來,危害環境多的居然是富人,

而無形之中保護地球的反而是貧窮人家。

因此,在奢侈品或高污染的物品中課徵環保稅是必須要做的,

而以拾荒維生的職業收入應予以免稅或提高免稅額。





其實還有許多可以去思考討論的,

例如從工業去看,從醫療去看,或者從食物去看,

都可以發現越富有的人家對環境的損害真的高於一般市民。

但是可否轉換這樣的情形呢?

看看歐洲人吧,有錢人不愛奢侈,只愛乾淨的環境,

所以在歐洲越有錢的人對環境保護越注重。

像是有錢人搭交通工具或騎單車往返兩地,

或者是買更高價但更環保的油電混合汽車。

在住宅方面,他們會選擇房價略高於一般房屋一成的綠建築。

而食品上,不愛用寶特瓶等塑膠用品,而使用價格略高一點的玻璃瓶,

因為製造塑膠用品的石化工業對環境是非常的不友善,

因為它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有錢的你們,想想看,你是環境保護者,還是環境殺手呢?

或許環境對我們影響只剩下40~50年,或是20~30年左右,

但對我們下一代的孩子,卻是近乎一百年,

不想想自已,也我們的下一代著想。

狹隘的教材 VS 廣泛的教育

近年來一直在討論的教育要本土化,

但本土化是否過度討論而忘了國際觀,

看過「芬蘭驚艷」一書,曾被蘇俄殖民的芬蘭,

在現今的教育不僅擁有本土的教材,

對於蘇俄與其他國家比重也相當,

理由很簡單,因為國際與蘇俄的市場對芬蘭很重要,

就是這麼實際的理由,書中也給我感覺到,

本土化不是自立一個鄉土課程,而是融入生活,

不然自立一個科目,只會有過度強調的本土意識。





以上不是今日的重點

重點是我發現孩子們的國際觀點幾乎是零。

芬蘭、瑞典在哪一洲?不知道。

長江跟黃河哪以個比較靠北邊?不知道。

想說他們應該沒學過,問問看國內好了,

馬公在哪邊?不知道! 當場傻眼,

果然國家的教育政策有問題。

我就想說來個「教室聯合國」,

我就跑去買了世界地圖貼在佈告欄,

並且告訴他們綜合課要來上各國國家的概要。



一、分組:一男一女一組 (男女均權的時代一定要的)

二、選擇一個國家。

三、領取分組資料卡

        1.寫上組員名稱

        2.寫上介紹的國家

        3.介紹國家的內容(首都、哪一洲、語言、聞名事物、人種與其他)

        4.工作分配表

四、教師介紹範例,台灣

五、找尋資料(書籍、網路) 運用上圖書館時間找資料

六、製作國旗  (美勞課)

七、製作海報內容

八、上台介紹




希望可以帶給這些孩子們多一點國際觀,

附帶一點,康軒四下數學第二單元編排的內容有問題。

問題教師的存在

曾罹患過憂鬱症的我們班的自然老師又脫線演出。



有小朋友跟我提起老師平時考分數亂打,

自然作業簿沒事先要同學先寫就只接念答案給同學,

上課考試是很敷衍,直接寫黑板,隨便請同學拿張紙出來,

出的題目連「伶翅目種類中有蜻蜓」這種大學題目也出現,

最後問了一下小朋友,他們說老師上的課有26位聽不懂,

原本我以為是同學們上可不專心,可是連班上第一名,

上課超任的的學生也這麼認為,我真的不能不相信。



為了解決這樣問題,想說是不是能先詢問其他老師意見,

看看是不是有什麼辦法可以維護小朋友的受教權,

可是問道每位老師都好像不把這當一回事,

覺得事無關己,不想把事情解決,想就這樣得過且過,

就連班上一位家長是學校老師,也是如此,

真的讓我覺得學校生態就是如此嗎?

為了怕出事,為了不破壞敎師間和協,

為了自己的工作權利,似忽把學生的受教權放在最後,

而我卻是一股惱想盡辦法看看能不能幫他們換個自然老師,

畢竟學生並不是每個都能請的起有錢的家教在敎他們自然,

而且學生的教育自是無法重新再來一次的。



但是,我這樣的舉動,也讓我想起一年前看的電影 ─ 衝擊效應,

一直認為自己是對的一方,但也許這樣的舉動,到最後真的是錯的,

原本想打電話問熊老師,無奈他人在美國要到四月底才回來。



《能源的反思》 白幟燈炮 VS 省電燈泡

以下是兩種燈泡的基本資料,請問要是你家燈泡壞了,

你前往賣場採購,你會選哪一種燈泡?

你覺得那種燈泡比較符合經濟效益呢?



------------------------------------------------------------------------

                 省電燈泡                                白幟燈炮

價錢          120元 / 顆                               15元 / 顆 

壽命           約6000hrs                               約1000hrs

功率           8W                                         25W

流明           450lm                                     220lm



                                          





-------------------------------------------------------------------------



選擇省電燈泡的舉手,嗯!你的錢包省錢了!

選擇白幟燈泡的舉手,嗯!你的荷包失血了!

Why?讓我來分析給你聽聽看。



--------------------------------------------------------------------------



一樣分成兩部份討論,但加入三項假設條件。



假設一:使用時間6000hrs

假設二:一度電(千瓦小時)3元

假設三:流明度接近(省電燈泡1顆450lm;白幟燈炮2顆440lm)



                    省電燈泡                 白幟燈泡

需要顆數              1顆                 2*6顆(因為壽命1000hrs)

買燈泡總價          120元                    12*15 = 180元 (單價15元)

使用度數              8*6000/1000          25*2*6000/1000

                   = 48度                  =300度

電費             48*3=144元                300*3=900元

總花費金額          120+144=264元          180+900=1080元



------------------------------------------------------------------------



同樣條件下,燈泡使用6000小時,

價差高達816元,經濟效益省電燈泡為白幟燈炮的400%,

但這還不包括電力公司發電所產生的汙染的成本,

加上去的話,我想這兩種的燈泡家差還會拉大,

聰明的你,下次選購燈泡是只看眼前的價錢而選擇白幟燈炮,

還是看長遠的經濟效益來選擇省電燈泡呢?



我爸是前者,然而,我是後者。